close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甘韻儀 許琛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走基層 看改革
  “12·15”建業大廈大火已經過去一年,但那場連燒19小時、25層樓被燒通頂的猛烈之火不應該被忘卻。
  如今的建業大廈被綠色的防塵紗網完全包裹,儼然一個“綠巨人”。建業大廈大火之後,廣州整治“住改倉”行動開始加速。
  今年6月,果菜直街附近“住改倉”遭到清退,羊城晚報記者追蹤貨主,發現貨物被轉移到大新路。之後,絨線街、象牙街紛紛整治“住改倉”,有貨主把貨物轉移至孚通街。11月24日光塔街馬鞍北社區也整治“住改倉”,貨物隨即被轉移到大南路。這是一場商戶與執法部門的“游擊戰”。
  不能否認的是,建業大廈大火一年來,針對廣州專業市場的改造升級,各方都不遺餘力,改變也在悄然進行中。
  整治殊不易
  典型案例
  馬鞍北查封“住改倉”
  近日,越秀區光塔街馬鞍北社區消防安全整治工作辦公室在社區內張貼告示稱,馬鞍北社區內的全部“住改倉”承租戶及屋主,限在2014年12月5日前自行清空搬離。12月6日凌晨0時起,嚴禁馬鞍北社區“住改倉”的貨物進出,並由執法部門對違規的“住改倉”依法查封。
  馬鞍北社區附近是“解放南鞋業商圈”,聚集了超過5000戶商家,主要從事鞋業現貨批發貿易,是廣州市唯一以經營自主品牌為主的鞋業專業市場。
  記者連日走訪發現,大部分承租戶已經撤離,但仍然有部分未全部撤出。也有承租戶表現得相當淡定,貨物仍然堆滿倉。
  記者瞭解到,馬鞍北社區四個出入口都有“越秀保安”24小時把守,禁止運貨進社區,“前兩天,有個人拉著一大車盒子,騙我們說是裡面住戶的快遞,我們堅決不讓進。”一門口保安說。
  短期成效
  居民感嘆社區變清凈
  這幾天,馬鞍北社區安靜、整潔了許多,包括孚通街等地,少了拉車車輪重壓水泥地發出的“轟轟”聲,少了堆得像小山一樣的鞋盒,少了搬貨工在狹窄道路上呼喊行人讓開的吆喝聲。
  “這條街多清靜,好難得!”從外面回來的梁姨剛走進小區大門就忍不住贊嘆。
  與孚通街一條馬路之隔的是象牙街,兩三個月前,相關部門開始整治象牙街“住改倉”。事實證明,短期內居民就可以切身感受到整改的成效。現在的象牙街很安靜,甚至可以聽見街坊悠閑的腳步聲。
  記者此前走訪曾發現,象牙街90%的居民樓一樓都被改造成倉庫,一下雨,地上還不時會看到泡爛發脹的紙皮,此外還有各種生活垃圾,環境十分惡劣。並且,“貨物經常堆在門口,住宅區就像商業區一樣車水馬龍”。
  但是,仍有商家對於整改懷有“希望”。“如果一兩個月後再回來租,有沒有人管我們?”巷道角落,一個未找到理想倉庫的貨主隨手扔掉手中的煙頭,問另一個叼著煙的貨主。
  被趕之後
  馬上奔往別處“住改倉”
  從這裡搬出的貨物將放在哪裡?記者一路跟隨一輛運貨車,出了馬鞍北社區,從起義路轉到大南路,最終在大南路福麟巷內停下,那裡距離馬鞍北社區僅僅三四百米。存貨點是一棟居民樓的首層,貨物已經堆滿了一半的空間。在場指揮的貨主說:“如果再慢點下手,又不知道漲到什麼價位了!”
  據瞭解,由於馬鞍北社區大批貨主外遷,導致周邊的“空倉庫”一時洛陽紙貴。該貨主告訴記者,孚通街50平米左右的“倉庫”,月租金大概是3200元,目前他租的這個倉庫80平方左右,月租金9000元,“之前這個倉庫月租金才5500元,孚通街一封,這邊馬上就漲價了。”而在附近還有一個倉庫70多平方,8日的價位是8000元/月,11日已經被租出。
  一處“住改倉”的“失守”,另一處“住改倉”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漲租金,而不是停止租售。建業大火之後,也有媒體報道附近的“住改倉”租金漲了。
  貨主李先生很無奈,不久前,他才從象牙街搬到孚通街附近,據說,當時一天內轉移了上萬雙鞋子,但是一個多月後,他又要重新尋找倉庫,“感覺就是在打‘游擊戰’”。
  “店在倉庫就在。”李先生指著一堆打包好的貨物說:“趕不盡也殺不絕”。
  各方在努力
  政策力撐轉型升級
  試水“電商展貿合體”
  倉庫向外搬遷難在哪?探究起來,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前店後倉”的模式,讓商家依賴於臨近倉庫,“住改倉”整治歸根結底是專業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建業大廈的一把火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專業市場業態的變化。
  除農貿市場和肉菜市場,廣州市有近700個專業批發市場,其中中心城區的5個區占到80%。據行業估算,全市專業批發市場總交易額約5000億元,其中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158個,從業人員近500萬。
  “專業批發市場為繁榮廣州商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這一類市場在很多方面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不少存在安全和消防隱患。”今年1月,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廣州市關於推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現場,廣州市經貿委主任王旭東曾表示,將循序漸進推動全市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
  據瞭解,該政策鼓勵專業市場加快轉型升級,對於低端傳統的批發市場進行搬遷關閉,並且規定中心城區不再新建傳統專業市場,對於廣州在全國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市場就地改造,原地升級為樣品展示店。
  一德路乾果海味食品批發交易市場的一位商戶稱,為了占據地理位置的優勢,就地升級遠比搬遷更實在,但是他同樣有擔心先行者會吃虧:“政府是希望,如果不想搬就做展廳,店鋪只給樣本看,或者零售,不做批發;但如果客人來進貨,你檔口沒有現貨,別家有,客人就走了。”
  此外,一搬離人氣立即被切斷,也是一種擔憂。
  試水“電商展貿合體”
  既保持人氣,又杜絕消防、交通安全隱患的“市場不遷,倉儲外遷”的“展貿式”,一度被業界推崇。但是,運輸成本高、慮及顧客更喜歡即時交易等原因,讓倉儲外遷舉步維艱。目前,“電商化”和“展貿化”結合似乎是一個好辦法,線下看板、線上訂單、倉庫發貨,讓店鋪不再依賴於就近的“住改倉”,也無需擔心顧客流失。
  “第一次訂貨,我們要求顧客就一定要來到我們店里,之後,就可以添加我們的微信網店,在網上看板、訂貨,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到我們店里看樣板。”大都市某女裝鞋業批發商說,首次上門是為了讓對方確定他們有實體店,增加信任,也可以幫助瞭解客戶在哪裡售賣他們的鞋子,目前實體店的銷售功能下降,展示功能增強,“作為微店的大後方”。
  “以前網上銷售主要通過淘寶,但是上傳圖片太慢,現在都是做微信的微店訂貨,我一有新產品就可以馬上上傳,顧客可以馬上下單,可以通過物流公司,派送到離顧客最近的網點。”他說這可解決專業市場旁“住改倉”租金貴、場地不足的問題,把大型倉庫放在城郊。
  “倉儲和倉庫要搬走,但是品牌一定要保留,老市場甚至可以鼓勵保留下來,以後當作紀念供參觀。”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曾表示,廣州專業市場的升級可採用商流與物流分離的方式,即檔口用於展示,而將貨物放在較偏遠地區。
  批發市場抱團入網
  在去年眾多專業市場的轉型中,批發市場紛紛“入網”。除了利用第三方平臺,也有平臺自建的嘗試。
  據瞭解,一德路乾貨、白馬服裝等較知名的大型批發市場已經發展起獨立的電商平臺。但是,由批發市場簡單轉換為電商平臺,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容易讓單個批發市場形成網上“孤島”。
  有商家表示,走電商這條路不容易,把線下客戶都轉移到線上並不是很順利。“以前都是‘現場驗貨’,做微店幾乎就意味著重新經營品牌,實體店的名氣、顧客對你的信任,在網店上未必管用”。
  由於電商平臺需要大量技術支持、昂貴的宣傳費用,很多批發市場無法承擔,加上平臺的存活前景未知,一系列客觀因素讓專業批發市場不敢邁步。為打破批發市場獨自轉換電商平臺的局限,今年6月,廣州9大專業批發市場與震海批髮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欲以“抱團”的方式,借電子商務轉型升級。當時全市100多家規模批發市場中,已有60家進駐該平臺,其中包括以壹馬、新大地、金寶、站西、桃花江為代表的服裝批發市場,以一德路海中寶等為代表的海味批發市場,以銀嶺廣場為代表的布匹類批發市場等。
  今年10月23日,震海批髮網上線,首日交易額超1000萬元。併在12月12日在廣州成立“中國實體批發市場電商聯盟”,進一步促進“抱團”作戰。
  甘韻儀、許琛  (原標題:建業大廈大火掀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n65rnt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