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道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0月23日發表美國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撰寫的題為《美軍歷史上五個最大的失敗》的文章稱,各個國家往往對自己軍事上的失敗耿耿於懷,正如它們對打了勝仗念念不忘一樣。科索沃戰役是塞爾維亞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毀滅性的軍事失敗也使法國、俄羅斯和美國南部的歷史記述大為生色。美國軍事歷史上最大的失敗有哪些?它們又對美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集中提到具體的行動和戰略決定,撇開一些更為廣泛的大戰略判斷,那些大戰略判斷可能導致美國陷入了欠考慮的衝突。美國打1812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以及“伊拉克自由”行動在政治上也許是錯誤的,但是,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探討的是具體的軍事失敗如何使美國軍事和戰略地位變得更糟。
  入侵加拿大
  1812年戰爭一開始,美國軍隊攻打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美國人以為會輕鬆取勝,關於加拿大是大英帝國“軟肋”的看法一度在美國政界盛行。文職領導人和軍隊將領都以為加拿大會立刻投降。然而,美國人不僅高估了加拿大人對他們的支持,也高估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卻唯獨低估了英國人的能力。美國不僅沒能輕鬆取勝,相反,英國人予以美國一次毀滅性失敗。
  美軍(主要由剛動員起來的民兵組成)準備三路發起進攻,但並沒有同時出擊,又缺乏相互支援。美國軍隊在打擊正規軍方面缺乏經驗,後勤也跟不上。這限制了他們集中力量打擊英國薄弱環節的能力。美軍還缺乏戰術預案,而且沒有一位美軍指揮官(以威廉·赫爾為首)表現出打這場戰爭的熱情,也沒有任何指揮官願意冒險取勝。
  當年8月,這場戰爭的失敗徵兆已在底特律變得十分明顯——英國和印第安人的聯合部隊迫使赫爾投降,儘管美軍人數占優,但英軍乘勝追擊,占領並燒毀了幾處美軍前沿哨所。只是由於英軍兵力或後勤保障不足,才沒有馬上直搗美國本土。另外兩路美國軍隊則乾脆沒動窩。後來,美軍雖取得幾場重大勝利,奪回了其在邊界的陣地,卻從未真正對英屬加拿大構成威脅。
  這次進攻的失敗打碎了美國人的迷夢,他們本以為會輕鬆取勝,且獲利豐厚,誰知最終卻變成了一場防禦戰。此役打碎了一些美國人的內心憧憬,即建立一個完全由美國主宰的北美。
  安蒂塔姆之戰
  1862年9月,羅伯特·E·李率北弗吉尼亞軍團挺進馬裡蘭州。李的目的是要利用尋找糧食的機會,支持在馬裡蘭州的起義,併在可能的情況下重創北方聯軍。然而,很不幸,有關李戰場部署的情報落入喬治·麥克萊倫將軍手中,麥克萊倫調集了兵力雄厚的波托馬克軍團進行截擊。
  安提塔姆之戰雙方傷亡2.2萬人,使之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血腥的一場戰役。儘管具備兵力優勢、瞭解敵情且地形有利,但麥克萊倫還是未能擊垮南方邦聯軍。李將軍的部隊能夠秩序井然地撤退,雖遭受較多傷亡,但其仍保持了完整建制,並安全撤回到南方邦聯控制的地盤。
  或許麥克萊倫本來就不可能在安提塔姆戰役中殲滅北弗吉尼亞軍團(鑒於當時技術上的原因,19世紀時軍隊極難被徹底消滅),但是,他原本可以給予李將軍更沉重的打擊。他高估了後者的兵力規模,動作遲緩錯失了良機,而且與其下級指揮官聯絡不暢。如果安提塔姆戰役能夠取得更大戰果,或許波托馬克軍團就不會在弗雷德里克斯堡的戰鬥中失利。在那場戰鬥中,北方聯軍對嚴陣以待的南方邦聯軍的陣地發起了毫無意義的直接進攻。
  安提塔姆戰役並不是一次徹底的失敗;北弗吉尼亞軍團蒙受了一定損失,而且麥克萊倫迫使李將軍的軍隊退出了馬裡蘭州。林肯總統在這一戰役後覺得有足夠信心發佈《解放黑奴宣言》,承諾解放叛亂各州的所有奴隸。儘管如此,安提塔姆是北方聯邦本應抓住並消滅北弗吉尼亞軍團的最佳機會。結果直到1865年,安提塔姆仍然是南方聯邦重鎮之一。
  擊鼓行動
  1941年12月11日,德國和意大利對美國宣戰。德國對日本的條約義務並沒有規定如果日本發動進攻,德國必須採取行動。但是,德國竟然決定正式開戰。之前,德國就與美國在大西洋上有過非正式交火。歷史上,此舉一直被認為是希特勒的一個重大錯誤。不過,當時它給了德國潛艇“飽餐”美國沿海航船的好機會。
  在1942年的頭6個月,由海軍元帥鄧尼茨指揮的潛艇部隊就部署到了美國東部沿海地區。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德國方面一直保持剋制,以免招致美國全面干涉。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這種情況才終結。德國的U艇取得巨大成功,因為美國空軍、海軍和民防部門無一做好了防禦潛艇襲擊的準備。沿海城市仍燈火通明,使U艇的指揮官更易於選擇打擊目標。由於擔心缺乏護衛,美國海軍拒絕把沿海航船組織成船隊。此前,美國海軍和空軍激烈已爭吵了幾年,也未能制定出共同反潛的必要程序。
  結果是災難性的。盟國航運船隊的損失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而且整個1942年損失依然很大。德國人的勝利令英國人深為憂慮,於是他們迅速派顧問前往美國幫助制定一個協調的反潛教綱。反潛戰過去(和現在)是非常複雜的,想要正確實施,就要求密切配合與豐富經驗。戰前美國既沒有認真研究過這個問題,也沒有花時間向英國取經。不過,美國海軍吸取了教訓,在後來的戰爭中,形成了一支非常有效的反潛部隊,並部署了自己的潛艇,沉重打擊了日本軍隊。
  1950年越過三八線
  在成功保衛釜山和取得仁川登陸驚人勝利之後,美軍在韓國軍隊的支持下,深入挺進朝鮮,力圖摧毀平壤政權並使整個半島處於韓國全面控制下。美國認為,這次反攻是緊隨中國革命之後擊退共產主義勢力的一個機會。
  但這是一場行動和戰略上的徹底失敗。隨著美軍兵分兩路(相互無法支援)靠近中國邊境,中國軍隊早就集結在朝鮮北部山區。北京的外交警告越來越嚴厲,但美國上下被剛剛取得的仁川勝仗沖昏了頭腦,沒有幾個人對這些警告引起重視。中國貧窮,而且軍事上不夠強大,且蘇聯早已表示對直接干預沒有半點興趣。
  當1950年11月中國軍隊開始反攻時,其以巨大生命代價擊退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可以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全擊潰了“聯合國軍”。
  這場戰爭失敗有諸多誘因。當麥克阿瑟將軍積極力主發動一場決定性攻勢時,他在國會中有眾多朋友和支持者。杜魯門總統也根本沒嘗試制止麥克阿瑟,直到這場失敗變得顯而易見。美國中央情報局對中國的目的或對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缺乏準確瞭解。這場侵略導致了2年多的戰爭,其中,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不能驅使另一方遠離三八線。它還嚴重損害了中美關係,導致兩國斷交長達一代人的時間。
  解散伊拉克軍隊
  2003年5月23日,保羅·佈雷默(時任美派駐伊拉克最高行政長官)命令伊拉克軍隊解散。該決定顯然十分愚蠢。我們也不需要作“事後諸葛亮”,但正如許多人認識到的,這在當時是個可怕的決策。瞬間,伊拉克軍史的整體性被丟到了腦後,其中包括伊拉克軍隊的傳統和團隊精神。此舉將伊拉克社會最可能從事叛亂活動的那部分人推到了美國的對立面。
  不難看清作出這個決定的邏輯——伊拉克軍隊深深卷入了統治該國數十年之久的複興社會黨的權力結構,許多軍官犯有戰爭罪,伊拉克軍隊很大程度上傾向於遜尼派,很少有什葉派或庫爾德人擔任重要職位等等。最後,在美國看來,伊拉克軍隊在近代歷史上表現極差。正如佈雷默所辯稱的,這支軍隊在應對美國入侵伊拉克時,基本上是一觸即潰。
  但是,很多伊拉克人並不這麼看待這支軍隊。上世紀20年代初,當伊拉克還是大英帝國的保護國時,伊拉克皇家軍隊就已存在。它曾於1941年起義,但英國做出了明智的決定,完整地保留了這支軍隊以維持秩序。1948年,伊拉克部隊參加了阿拉伯聯軍打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它還參加了1967年戰爭,儘管時間並不長。上世紀80年代,它又與伊朗打了8年戰爭。雖然其留下的影響頗為複雜,但對於多數伊拉克人來說,效力於這支軍隊仍是個人榮譽和國家自豪感的來源。
  很難說重建伊拉克軍隊會產生不同結果,但想不到的是它會比現在更糟。在沒有美國軍隊直接支援的情況下,伊拉克軍隊在執行一些最基本軍事任務時都連連失利。它在伊拉克社會中仍不受歡迎,其打擊“伊斯蘭國”的表現已成為坊間笑料。(編譯/宋彩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已過去很久,但留給伊拉克人的創傷遠未愈合。圖為路透社2003年3月29日的資料圖
  
  【延伸閱讀】美媒:伊拉克戰爭仍未結束 美國干預存局限性
  中新網1月10日電 美國《紐約時報》10日發表評論稱,雖然美軍已經撤出伊拉克,但武裝分子卷土重來,顯示伊拉克戰爭並沒有結束。專家稱,美國的干預存在局限性,無法控制伊拉克局勢的發展。
  評論稱,武裝分子在伊拉克西部卷土重來,提醒全世界,那場戰爭並未結束。奧巴馬結束的,只是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但2011年,最後一批部隊離開伊拉克時,戰鬥並沒有結束,只是這件事已經不再是大多數美國人的日常關註點了。雖然人們的註意力轉移到了其他地方,但戰爭卻仍在那裡肆虐,現在已經升級到了伊拉克被美軍占領以來,戰鬥最猛烈的階段。
  “可以明顯感覺到那裡由於缺乏了美國的主導,出現了權力真空,”田納西州參議員、外交關係委員會共和黨資深成員鮑勃•柯克(Bob Corker)說。“仿佛奧巴馬政府覺得,伊拉克已經從待辦事項里劃掉了,現在是時候做其他事情了。而且既然已經把伊拉克劃掉了,就沒有理由維持這種本來有益的關係了。”柯克上一次訪問巴格達是去年8月。
  批評人士抱怨,奧巴馬揮霍了前總統喬治•W•布什在2007年“增兵”後取得的軍事成功,他本來應該做更多的說服工作,讓巴格達同意美國在2011年之後也保留一些駐軍。他們說,奧巴馬本來應該更加主動地約束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他的什葉派領導層疏遠了很多遜尼派人士,助長了最新的反叛。
  曾在副總統拜登手下擔任副國家安全顧問的茱莉安•史密斯(Julianne Smith)說,“白宮從來沒有產生過‘就此收尾’的感覺,沒有以為我們大體上解決了那個國家所有的衝突,美國可以抽身了。” 史密斯現在供職於新美國安全中心。但她也補充道,儘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美國的干預存在局限”。她說:“說到底,美國沒辦法控制伊拉克會發生什麼。”
  伊拉克今天的爭鬥,已經變成了範圍更大的地區性戰場的一部分,與鄰國敘利亞的內戰緊密相關。美國官員透露,最近幾個月,每月都有多達50名自殺炸彈襲擊者越境進入伊拉克,這場衝突的複雜性因此大大加劇。聯合國數據顯示,基地組織在費盧傑和拉馬迪發動襲擊之前的一年裡,有7800名平民和1000名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員在襲擊中喪生。這是過去五年中最多的一年。
  白宮否認自身忽視了伊拉克。“我們與伊拉克政府及伊拉克民眾之間的關係相當重要。我們致力於在這一過程中協助他們。我認為,這一承諾不僅體現在我們正在提供而且不斷加快的軍事援助上,還體現在我們與伊拉克領導人之間的各種對話上。”白宮發言人傑伊•卡尼說。
  其他一些官員則稱,他們悄然指導了馬利基的回應策略,出手阻止他對拉馬迪發動正面軍事襲擊,因為他們擔心,這樣做會導致血流成河。他們鼓勵馬利基轉而主動接觸遜尼派部族長老,並批准向反抗基地組織的那些人撥款。
  他們表示,通過這些做法,伊拉克政府及其盟友在短短一周時間內重新占領了拉馬迪的大部分地區。他們希望在費盧傑嘗試類似策略,不過也承認那裡的困難更大,因為該地長期對伊斯蘭極端分子更為友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在一系列壞選擇里,挑一個沒那麼壞的,”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分析師安東尼•H•科德斯曼(Anthony H. Cordesman)說。他剛剛完成了一項對伊拉克的長期研究。“我們能揮舞什麼魔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2014-01-10 09:34:00)
  
  【延伸閱讀】美刊評伊拉克戰爭十周年:美國影響力遭重創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3月19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內以及該市以南的多處什葉派聚居區遭到一系列互為協同的汽車炸彈和爆炸襲擊,造成至少25人喪生。尚未有組織聲稱對襲擊負責。(路透社)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道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3月18日刊發文章稱,每當人們說起伊拉克戰爭的代價,他們就會談到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塵埃中碎成齏粉的數千億美元,以及伊拉克、美國、英國、意大利、波蘭和西班牙公民灑下的鮮血,還有許多灰飛煙滅的生命。這場衝突不可能順其自然地結束。
  2002年,在小布什治下的白宮開始大肆鼓吹入侵伊拉克之際,其他國家仍然沉浸在9·11事件以及隨後的阿富汗戰爭的恐怖陰影中。
  然而,出兵的前提是危險而荒謬的: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能在45分鐘內部署好導彈對準英國在地中海的軍事基地,而其中最絕的理由就是,薩達姆和“基地”組織通力開展行動,並且有證據顯示這二者之間存在聯繫。
  儘管中情局說薩達姆和“基地”組織並無關聯,但白宮官員和其他新保守主義者還是言之鑿鑿,直到多年以後,解密文件最終揭開了真相。美國享有的國際支持減少了。
  文章稱,一旦搜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行動空手而歸,小布什政府便開始在出兵伊拉克的理由問題上改口。一開始的理由是要宣佈暴君倒台,並要宣佈在中東建立了一個真正的阿拉伯民主國家,後來卻變成要營造足夠穩定的安全環境,以供四分五裂的伊拉克政客填補本國的空白。
  最終,在伊拉克戰爭十年之後,全世界對伊拉克戰爭進行思索,認為這一戰爭導致瞭如下後果:
  超過一百萬名伊拉克難民流散到世界各地,伊拉克國內有超過三百萬人流離失所,他們被趕出自己的家園,被迫逃離教派暴力衝突。
  整個中東地區的外交和安全聯盟破裂,這對美國及西方戰略利益的局面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在大夙敵(薩達姆)死亡後,伊朗更加有恃無恐,目前擁有更大的地區影響力。
  美國在巴格達、迪亞拉省和拉馬迪的街頭被民兵組織修理了多年,它在中東北非地區顏面盡失,作為軍事超級大國的形象也受到損害。
  阿布格裡卜虐囚醜聞、哈迪塞慘案以及其他違反美國軍紀的行為讓美國政府無法在伊拉克開展“贏得民心”的行動,還令美國為穩定該地區所做的多年努力付之東流。
  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而它根本不應該拖這麼多年。美軍在巴基斯坦發現並殺死“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丹後,阿富汗戰爭的最初目標(即幹掉拉丹)便不復存在。塔利班也卷土重來,在美國沒能贏得民心的許多地區,塔利班有可能重新奪回控制權,而美軍大部隊將於明年撤離阿富汗。
  但是,當時執意開戰的前官員和鷹派人物到現在也不知悔改,他們紛紛推出回憶錄,張口閉口就是伊拉克戰爭的成功,儘管這場戰爭的真正代價落到了美國人身上——數千名美國軍人喪生,身後留下眾多遺屬,還有數十萬名美國軍人受到病痛困擾。
  文章稱,如果美國想對伊拉克有任何影響,都必須搞定一個人。這個人的行事風格更像是他的前任獨裁者,而不像是一個懷有民主願望的人。這個人不遺餘力地昭告世人:任何國家——不管是美國還是伊朗——都不能命令他做什麼。資深駐外記者內德·帕克對馬利基的描述令人叫絕。他詳細講述了這位伊拉克現總理是如何鞏固大權的——此人組建起令人生厭的政治聯盟、成立了一個只聽令於他的新安全指揮部、恐嚇他的對手,並逮捕那些與他對抗的人。馬利基還曾對四面楚歌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表示支持。
  (2013-03-20 10:46:14)
  
  【延伸閱讀】美專家:朝鮮戰爭慘烈促使美軍實行征兵制
  中新網9月12日電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的布萊恩·麥克裡斯特·林教授9月9日表示,“朝鮮戰爭時最慘烈的洛東江戰役是美國陸軍將志願兵制度改為征兵制度的契機”。
  林教授稱,當時由於戰役持續時間越來越長,美軍迫切需要新增派遣兵力,美軍首先召集了參加過二戰等的10萬名預備軍,卻遭遇了抵抗——反對美軍放著年輕人不用,卻徵召預備軍。美軍於是引入了征兵制度。1951年中期,美軍徵集的士兵來到了朝鮮戰爭戰場。從1950年8月初起持續了55天的洛東江戰役中,美軍共犧牲了1200餘人。
  據悉,新徵集的美軍士兵需要接受4個月的訓練,為縮短這一時間,結束十天射擊技術等基礎訓練的4萬韓國人也被編入美軍,成為了駐韓美軍附編韓軍(KATUSA)。
  韓媒稱,林教授在韓國陸軍第三士官學校與慶尚北道·嶺南大學9月11日舉辦的“停戰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進行了“朝鮮戰爭對美軍的影響”的主題演講。這是首次有人以美軍公開的文件為依據,研究洛東江戰役和朝鮮戰爭是否對美軍戰鬥力產生了影響,併發布研究成果。
  林教授還主張,“朝鮮戰爭也是美國陸軍在訓練過程中引進反共等思想教育的契機”。美軍與媒體相關人士經常能夠看到,在1950年9月之前投入戰鬥的美軍士兵總有人裝病或扔下武器,無端出逃。林教授說,當時有一些士兵懷疑美國主導戰爭的事實。因此,美軍在教育中加入思想教育,強調“美軍守衛韓國就是在守衛民主主義”,強調了“共產主義的危險性”,並將無法適應的官兵送回美國。
  林教授還認為,朝鮮戰爭不是“被遺忘的戰爭”,而是改變美軍體質的戰爭。“洛東江戰役對美軍,特別是美國步兵的訓練產生了很大影響。”他提到戰爭初期美軍不熟練的對應情況,介紹稱,此後美軍步兵強化了行軍和障礙路徑等體能訓練,對過分依賴近距離空中支援、大炮和坦克等武器的當時情況進行了反省。
  韓媒稱,林教授計劃在韓國停留期間前往探訪洛東江戰役現場。他著有被美國陸軍大學用作教材的《戰爭的回音》和《菲律賓戰爭》等書籍,併發表了在美國備受矚目的《美軍的戰爭觀》論文等,最近正在寫一部介紹從朝鮮戰爭爆發到越南戰爭爆發之間15年的意義為主題的著作。
  (2013-09-12 15:20:00)
  
  【延伸閱讀】奧巴馬稱不會再打伊拉克戰爭 但將繼續空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視頻截圖)2014年8月10日消息,美國中央司令部日前發佈的視頻顯示,美軍一架F/A-18大黃蜂戰鬥機攻擊了伊拉克北部美軍所稱的一處“伊斯蘭國”目標。美軍兩架大黃蜂8日晚些時候從波斯灣航母上起飛,空襲了伊拉克北部埃爾比勒附近的“伊斯蘭國”武裝移動火炮車,標志著奧巴馬2011年結束伊戰後,美軍再次介入伊拉克戰事。(圖片來源:CFP圖片)
  參考消息網8月10日報道 法新社8月9日報道稱,美國總統奧巴馬當日表示,如有必要,美軍將繼續空襲伊拉克的聖戰分子,以保護美國的外交官和軍事顧問。
  奧巴馬在每周例行講話中說,他授權在伊拉克進行空襲,以保護在伊北部城市埃爾比勒工作的美方人員。他說:“如有必要,我們將繼續那麼做。”
  奧巴馬強調說,美國“不能也不應每次世界發生危機就進行干預。”
  他說,“我不會讓美國被拖入伊拉克再打一場戰爭”,“我們將做的是繼續我們在伊拉克的大戰略。我們將保護我們的公民。我們會與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這一人道主義危機。我們將幫助阻止這些恐怖分子擁有能用來襲擊美國的永久性安全港”。
  據美聯社8月9日報道,奧巴馬總統當日說,美國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空襲成功摧毀了能被用於攻擊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的武器和裝備。
  奧巴馬拒絕給出美國軍事介入將持續多久的時間表,稱這取決於伊拉克的政治努力。他說,軍事介入不會只有數周,需要一些時間。
  他還說:“伊斯蘭國”的推進速度比預料的要快。
  (2014-08-10 08:55:00)  (原標題:美軍五大慘敗:在朝鮮被擊潰和解散伊拉克軍隊入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n65rnt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